查看完整版本: 「Hawaii」順暢執行 4K 遊戲,AMD Radeon R9 295X2 單卡雙核顯示卡完整實測
頁: [1]

roger8695 發表於 2014-6-9 11:22 PM

「Hawaii」順暢執行 4K 遊戲,AMD Radeon R9 295X2 單卡雙核顯示卡完整實測

採用代號為「Hawaii」GPU 核心,單卡雙核的新卡 AMD Radeon R9 295X2 正式解禁。

這張顯示卡推出時間比我們預期要早許多。原先,我們推測 AMD 將會在 Computex 2014 中正式發表採用兩顆「Hawaii」GPU 的新 Radeon 顯示卡,但 3 月中旬 AMD 開始釋出 #2betterthan1 的資訊指出將會在近期發表單卡雙核新卡,雖然當時官方並沒有確認名稱,但我們透過一些消息確認這張顯示卡將稱為 Radeon R9 295X2,同時搭配一體式水冷散散熱。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radeon-r9-295x2_3-665x374.jpg先看規格部分。Radeon R9 295X2 可以直接視為兩張 Radeon R9 290 顯示卡組成,因此規格方面,除了記憶體以及 GPU 時脈外,其餘可以直接以 Raderon R9 290X 的數據乘 2,那就能得到確切數字。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xx-665x413.jpg根據 AMD 提供的數據,AMD Radeon R9 295X2 的功耗為 500W,不過有趣的部分是這張顯示卡僅使用了 2 組 8 Pin 的PCIe 接頭。在上一代,也就是 Radeon HD 7990 這張顯示卡,AMD 選擇了三風扇的散熱器設計,雖然可以有效地將熱,但這一代他們選擇了類似 ASUS ARES II 的做法,以空冷和水冷兼具的方式,協助兩顆「Hawaii」散熱。空冷部分主要是為了 PWM 部分,以下吹的方式,讓其所產生的熱帶走;至於水冷方面,則是為了更有效的壓制「Hawaii」核心所產生的熱,以避免發生降頻導致效能低落的情況發生。這樣的設計,在安裝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干涉作用,不過在考量到雙「Hawaii」的熱,除了完整的水冷解決方案外,一體式水冷搭配空冷的方式,應該是目前最簡單的方案。水冷部分,使用的是 Asetek 的解決方案,比較值得強調的部分應該是就是 micro channel 的設計吧。其餘的部分,與一般我們在 CPU 上常見的一體式水冷並沒有太多差異。也有部分廠商推出了顯示卡用的一體式水冷,不過在台灣可能比較少見到。強化背板對於這種顯示卡而言,絕對是必須要有的設計。如果沒有,顯示卡在長時間使用下,勢必會有一些問題產生。由於是兩張 R9 290X 組成,記憶體部分總共 8GB GDDR5,AMD 這次選擇的是 SK Hynix 的版本。另一方面,每一顆「Hawaii」核心供使用了 4 + 1 + 1 相供電,兩組共 12 相。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radeon-r9-295x2_13-665x374.jpg兩組 Hawaii 是透過 PLX 晶片進行溝通,其型號為 PEX8747,根據規格表的資料指出,這是一顆PCIe Gen 3 的 Switch。顯示卡大體上就是這樣,效能表現部分,比較讓人好奇。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7990-vs-r9-295x2-665x374.jpg在使用 ASUS PQ321 4K 螢幕的環境下,我們找出了 Radeon HD 7990 出來與 Radeon R9 295X2 進行在 3840 x 2160 的解析度下進行測試。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asus-pq321-665x374.jpgIntel Core i7-4960X @ 4.2GHz
ASUS Rampage IV Extreme Black Edition
G.Skill RIPJAWS Z DDR 2133MHz 8GB x 8
Intel SSD DC S3500 400GB
Corsair H105
Corsair RM1000
ASUS PQ321兩張顯示卡的差距相當大,在 3840 x 2160 Ultra HD 解析度下進行遊戲,基本上 Radeon R9 295X2 的表現,至少比 Radeon HD 7990 高出 30%。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r9-295x2-vs-hd-7990-611x1024.jpgThieft 這款遊戲擁有 Mantle 與非 Mantle 模式可以選擇。我們在遊戲中勾選了 Mantle 進行測試,可以發現到兩張顯示卡在相同環境下,其差距接近 100%,這相當嚇人。不過,我們也發現到,Radeon HD 7990 在 Thief 遊戲下,關閉 Mantle 選項後的表現,似乎較開啓要好一些。另外一方面 ,Radeon R9 295X2 在 Mantle 與非 Mantle 的表現差異並不太顯著兩者大約只有 3 張 FPS 左右的差距。溫度表現部分,在 AIDA64 的壓力測試下,Radeon R9 295X2 最高溫度分別來到了 70 度與 67 度;在待機 5 分鐘後,顯示卡核心溫度分別降到 40 度與 38 度。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temp-665x407.jpg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temp1-665x407.jpg至於整體功耗方面,同樣是 AIDA64 壓力測試下,我們發現最高功耗可以來到 604W,一般待機時的功耗則是在 150W 左右。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604-665x374.jpg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152-665x374.jpg也因為 Radeon R9 295X2 的因素,讓我手中的 Corsair RM1000 這顆電源供應器的風扇常處在運轉的模式下。一般來說,這系列 PSU 在一定溫度下,其風扇是不會轉動,但超過一定溫度後,風扇會開始轉動,以將內部的熱帶走。AMD Radeon R9 295X2 對於重度玩家而言,是一張效能表現相當優秀的單卡雙核顯示卡。而對 CrossFire 使用者來說,這張卡可以減少兩張顯示卡所產生的熱,以及減少機殼使用空間以及線材,可以讓整個機殼看起來更為整齊。不過,一個問題,那就是一體式水冷的擺設,可能會讓整個機殼看起來沒有過去那麼美觀。在數據方面,大家也可以清楚知道,是時候把手中的 Radeon HD 7990 汰換了。Ultra HD 的遊戲條件下,AMD Radeon HD R9 295X2 的表現可以滿足不少人的需求,不過偶爾可能還是會碰到不流暢的情況發生,因為在如此高解析度下,加上特效要求全開,絕對需要多一張顯示卡來滿足這樣的條件。需要特別一提的部分是,NVIDIA 在 GeForce GTX 690 時使用了木頭箱子來運送,而 AMD 這回則是使用略微高級的箱子保護這樣高級的一張顯示卡,顯然兩家對高階顯示卡的行銷還是下了相當大的功夫。http://twimages.vr-zone.net/2014/04/radeon-r9-295x2-665x374.jpg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aR.Ya 發表於 2014-6-10 03:22 AM

多謝分享~~~~~{:45:}{:45:}{:49:}

camus0316 發表於 2014-6-10 10:54 AM

測試的真相
感謝大大的分享

ymyg2 發表於 2014-6-10 03:15 PM

謝謝版主分享感謝分享資訊!!

tv0711 發表於 2014-6-15 10:00 PM

多謝分享新資料....
感謝大大{:31:}<br><br><br><br><br><div></div>

x168x 發表於 2014-6-16 01:11 AM

本帖最後由 x168x 於 2014-6-16 01:13 AM 編輯

我說一些些題外話  給大家參考看看
小弟覺得顯卡還是用外接式的水冷器會比較好~
顯卡3風扇有很大缺點就是
他的風扇不大加上有3顆風扇
跑高畫質遊戲必定會拉高轉速
白天風扇的db值高比較不容易感覺得出來
一到晚上或是半夜那種轉速超過1800轉的風扇真的非常吵
而且又是3顆同時轉,跑高檔遊戲隨便都會拉到2000RPM
那種噪音會很吵
而且顯卡上貼著風扇及散熱鰭片除非你防塵做得很好
一整年下來你要清理面散熱鰭片的灰塵必須拆顯卡!
有空氣壓縮機噴槍除塵是最好的,一般人通常沒有這東西
那你就要去電子材料行買防靜電刷(要長刷毛的才有辦法清鰭片上的灰塵)
用吸塵器也是可以但效果不好

所以說最好的方式就是
顯卡外接水冷頭給他獨立一個水箱跟散熱器還有幫浦
這樣才是最好的
那些顯卡內置水冷只是一個噱頭
箱內防塵沒做好不用一年裏面灰塵就會多的跟什麼一樣
不如分離出來
現在高階顯卡水冷頭台灣漸漸的有在賣
因為不太普及所以暫時偏貴...<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