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魯迅生平
頁: [1]

人二個 發表於 2008-8-6 01:53 AM

魯迅生平

少年的魯迅居住在中國紹興城區。12歲到17歲時,魯迅在紹興的三味書屋學習。童年的百草園、鹹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給了魯迅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之後創作《呐喊》和《彷徨》兩部小說集的素材來源。魯迅13歲那年,祖父因為科舉案下獄,父親重病在床,家道開始衰落,他和弟弟被安插到離城有三十多裡的皇甫莊大舅父的家中避難,和中國農村有了較深入的接觸。為了給父親治病抓藥,魯迅開始出入於藥店和當鋪,飽受侮辱。16歲時父親病逝。家境更加艱苦
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編輯] 在南京4年1898年,魯迅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1899年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路鐵路學堂,1901年畢業,頗受進化論思想影響,愛讀新思想的書,尤其是翻譯的小說。魯迅對那段經歷的描述:“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進K學堂去了,仿佛是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摘自《呐喊》序文)
[編輯] 在日本7年魯迅與周作人、郭沫若、郁達夫等著名作家都為留學日本派。1902年2月魯迅赴日本,先入東京弘文學院,2年後轉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在是東北大學醫學部)學醫,並與講師籐野嚴九郎結下深刻友誼。他也是東北大學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魯迅的醫學成績平均分為65.5,作為一個初到的外國留學生已經是不錯的了,在醫校求學時,無意間觀賞一部日本拍攝日俄戰爭紀錄片,影片裡有日軍殺害中國人。魯迅在《籐野先生》1文中有詳盡的敘述: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 魯迅曾義憤填膺感慨:「日俄戰爭,為何在中國土地上作戰?」「救國救民需先救思想;余意以為:救思想以作家貢獻為多、先!」遂棄醫從文。於1906年3月從學校退學,尊母命回國與朱安結婚。抱著用文學改造國民劣根性的想法,魯迅重赴日本,研究文藝。1907年曾擬創辦雜志新生,因經費問題未能如願。1908年師從章太炎,加入光復會,並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譯外國小說。1909年從日本回到中國。
[編輯] 在紹興3年回到中國擔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紹興師范學校校長等職務。1911年寫出第一篇小說《懷舊》(文言寫作)。
[編輯] 在北京14年1912年受蔡元培之邀到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工作,袁世凱做大總統後,隨政府搬到北京,經歷一段思想苦悶時期,歷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1科科長、教育部僉事,對國民黨、社會改革頗感失望,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編謝承《後漢書》、《嵇康集》。後受錢玄同影響,重新投身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北京女子師范高等學校任教授、北京大學任講師。1918年,他首次用“魯迅”為筆名,在中國雜誌《新青年》上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12月,他還生動地塑造了阿Q形象,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1924年,魯迅、周作人、錢玄同、林語堂等人創辦同人周刊《語絲》。
在北京時期,著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來訪紫禁城,北京方面安排最有希望得獎之魯迅與泰戈爾會面,兩人相談甚歡且合照,成為當年世界文壇一大盛事。
[編輯] 在廈門和廣州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於是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
1927年1月16日,魯迅離開廈門18日從廈門抵達廣州,19日晨在孫伏園、許廣平的陪伴下“移人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並與自己的學生許廣平同居。 2月18、19日,赴香港在上環基督教青年會禮堂舉行兩場題為「無聲的中國」及「老調子已經唱完」的演講。
[編輯] 在上海10年1927年10月他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區域(所謂“半租界”,是指今天虹口區北部魯迅公園一帶),那裡有特殊的政治環境保護他寫作免遭迫害,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後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但魯迅與左聯領導有很多思想上的沖突,因而有人認為他是自由作家。1927年到1936年間,魯迅創作了很多回憶性的散文與大量思想性的雜文,翻譯、介紹外國的進步文學作品。
魯迅在上海期間,和宋慶齡、陳赓有交往。魯迅所主持的文學團體和郭沫若、郁達夫主持的文學團體有矛盾。魯迅扶植獎掖文學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蕭軍、蕭紅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張春橋進行過論戰。
自1931年起,魯迅大力倡導木刻版畫,由此開始了中國創作版畫的歷史。
晚年生活陷入困境,遺囑交待幼兒周海嬰竟是:「勿寫作,莫做文學家!」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而逝世,葬於上海虹橋萬國公墓。在上海為他舉行隆重的悼念活動。民眾代表在其靈柩上覆蓋寫有“民族魂”的白旗。1956年,魯迅墓遷移重建於上海虹口公園。...<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joshualai3 發表於 2008-8-8 07:04 PM

我有看過魯迅的阿Q正傳
我個人覺得還蠻好看的
推薦

p122311 發表於 2008-8-9 02:19 PM

魯迅果真是中國文學家
即優秀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