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閱讀朱點人〈秋信〉
頁: [1]

yoga690 發表於 2008-11-15 04:04 PM

閱讀朱點人〈秋信〉

朱點人〈秋信〉,文本描述日治時期的前清殖遺民的秀才-----斗文先生,面對日治時期,殖民政府統治所帶來的現代化。他就如同遺民的魂魅一樣,流蕩在現代雨前現代之間,內心充滿了焦慮。

朱點人利用〈秋信〉文本中的斗文先生,來闡述他的政治理念,也就是心繫祖國:中國的信仰。以及面對現代化與國族身份認同的衝突。文本中身著「古裝」的斗文先生與車廂裡的「時裝」格格不入,舊式服裝與髮辮從頭「黑」到腳的單一色彩,象徵闖入色彩鮮豔現代空間之「古代」、「清朝」、「中國」已褪色的「過去」。「和」服、「台灣」衫、「洋」服殖民地台灣的「現代」雖然雜亂不統一,但「清朝」的出現未免也太過於「時空錯亂」。而這樣的錯亂不正好印證西方學者所提出「金恩認為,所謂的後現代的各種特色-----拼貼、不同歷史混雜、精神分裂、破碎、不連貫等等最先出現的地點不在西方所謂的『現代性』已極為發展的社會,反而早在殖民社會情境裡就已經見到。」《後殖民及其外》邱貴芬 著。麥田2003/9 . P125。

    而在這樣的現代與後現代併陳的殖民地社會中,我們不難發現文本影射出作者朱點人的精神分裂,在那多重文化拼貼的社會之中。當然,文本中有關於日本殖民而帶入的現代化,在朱點人或是斗文先生眼裡,那現代化不過是殖民者剝削台灣的一種宣傳的假面與正當化、合理化的企圖。然而,以斗文先生的前清殖秀才的角色來評斷日本殖民政府的現代化,實有站不住腳的地方。畢竟,斗文先生的立場只不過是站在所謂的「民族主義」而已。以他能送兒子到中國留學,可見其家中經濟環境不錯,畢竟日治時期被日本殖民政府剝削的大部分也都是一般貧苦的老百姓。斗文先生那代表中國文人的風骨節氣,就在這樣的美麗的錯置中,顯得飄搖、虛幻不已。

如同作者朱點人對於中國文化的眷念,不也在台灣始終與中國文化隔絕這麼久的時日中,產生文化上的質變下,顯得那樣的如斗文先生一樣,殘破不堪、虛幻不已嗎?這點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治時期,部分台灣文人的「後現代情境」:精神分裂。將自己置身在「民族主義」的框框中,和實際的台灣社會產生一種可怕的斷裂。強加在早已與中國文化發生斷層的台灣社會、文化、教育等,個個層面之中。這樣的「橫移」其實就是造成族群分裂的開始。台灣社會的許多問題,其實早在清殖、日殖的時代,就已產生了。而這樣始終解決不了的問題,即是知識份子一直拿「民族主義」讓平民百姓「曉以大義」,然卻忽略了以庶民文主體的「階級問題」。

[ 本帖最後由 yoga690 於 2008-11-15 04:09 PM 編輯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